端子如何連接?
目錄
端子如何連接
在大致了解端子的用途後,我們來更細節的了解端子與電線連接有幾個步驟,端子與電線連接的過程叫 「壓接(crimping)」,這也是為何很多人會稱端子為壓接端子,日本稱為圧着端子,整體可以分成 4 個主要步驟。
第一步、剝除電線外皮
- 使用剝線鉗去除電線外部的絕緣層。
- 剝的長度通常約 端子壓接筒長度的 80–100%。
- 不要割傷銅絲,要確保導體完整。
第二步、插入端子
- 將裸露的銅線芯完全插入端子壓接部位(紅色或藍色筒狀處)。
- 確認沒有銅線外露,也不要插太深超過筒尾。
- 若是裸端子(無絕緣套),可先套上熱縮管備用絕緣。
第三步、壓接
- 使用對應端子尺寸的壓接鉗。
- 紅色:0.5–1.5mm²(22–16 AWG)
- 藍色:1.5–2.5mm²(16–14 AWG)
- 黃色:4–6mm²(12–10 AWG)
- 壓接時確保鉗口與金屬套筒中心對準,金屬筒緊密包住銅絲,形成牢固的機械結合。銅絲與端子密貼無縫隙,形成良好的導電接觸
- 壓一次成形,不要多次重壓。
第四步、完成壓接,檢查與保護
- 檢查壓接是否平整、無裂痕。
- 若是裸端子,套上熱縮管或絕緣膠帶。
- 確認端子孔徑與螺絲規格匹配(如:M4、M6)。
當端子與電線壓接好後,就可以將這條線與需要的電氣或是其他電線串接。
那你可能會問…
為什麼要壓接而不用焊接?
的確,焊接也是一個可以連接電線很好的方式,但在實務上,壓接比焊接更穩定、也更符合產業標準,因為銅絲與端子透過壓力緊密貼合,幾乎沒有空隙,導電性能與焊接相近,但更安全可靠。
方式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
焊接 | 導通好、適合固定電路 | 高溫會使絕緣層老化,不耐震、不適合量產 |
壓接 | 快速、牢固、可量產、抗震動 | 需正確工具與端子尺寸 |
該怎麼判斷壓接品質?(步驟4)
除了外觀平整外,專業檢查會根據幾項可量測的標準判斷壓接品質:
項目 | 判斷方式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拉力測試 | 用拉力計拉導線,看是否在規範範圍內 | 確認壓接力道足夠但不損線 |
截面分析 | 切開壓接區,用顯微鏡檢查銅絲分佈 | 實務上會以抽查測試品質,看壓縮密實度是否均勻 |
外觀檢查 | 檢查裂痕、變形、毛邊 | 若金屬筒破裂或斷裂即為不良 |
導通測試 | 用萬用表量測電阻 | 確認接觸電阻小於標準值(通常 < 1 mΩ) |
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壓接失敗範例
錯誤情況 | 問題說明 | 結果 |
---|---|---|
銅絲外露 | 絕緣不足,易短路 | 接觸不良、危險 |
壓太淺 | 線易鬆脫 | 電阻高、發熱 |
壓太深 | 壓壞導體 | 斷線、接觸面積變小 |
壓錯位置 | 壓到絕緣層 | 導電不良、線芯被切斷 |
總結
壓接看似只是簡單的一步,但它其實是決定端子品質與電氣可靠性最關鍵的環節。
一個良好的壓接,能讓電線與端子幾乎成為「一體成型」的結構,
長期使用也不會鬆動、發熱或因震動而導致接觸不良。
到目前為止,你已經了解了什麼是端子、它如何與電線連接,以及壓接的重要性。
然而,要讓壓接結果真正穩定,前提是「選對端子」。不同應用場合、電流大小、環境條件,都會影響端子的選擇。
接下來,我們將帶你一步一步學會——如何挑選一個適合你使用場景的端子。
延伸閱讀
什麼是端子?
想知道什麼是端子?這篇一次說清楚端子的定義、用途與常見種類,包含圓型、叉型、針型等,幫你快速了解電線連接的基礎知識。
端子材質與鍍層:導電性、防蝕性與壽命比較
不同端子材質與鍍層會改變導電性、防蝕性與耐熱性。本篇完整解析鍍錫、鍍鎳、鍍金端子的差異,幫你挑出最合適的材質組合。
絕緣端子 vs 非使用指南絕緣端子:哪一種更適合你的應用?
絕緣端子適合一般環境,不絕緣端子則強調耐熱與結構穩定。本文深入比較兩者的差異與應用場景,教你如何根據需求挑選端子。
環境條件如何影響端子選型:防水、防震、耐高溫的考量
想知道端子能不能用在戶外?這篇教你如何根據環境條件挑選端子,包含防水、防震、耐高溫等設計重點與材質建議。
端子壓著與裝配品質:壓力、模具、檢測流程
壓接品質決定端子的安全與壽命。本文詳解壓力控制、壓接模具選擇與截面檢測流程,教你如何判斷端子壓接是否達到標準。
端子 FAQ:端子常見問題
從端子過熱到壓接不良,這份 FAQ 整理常見端子異常與對應解法,結合選型、環境與品質檢測觀點,建立正確使用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