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子材質與鍍層:導電性、防蝕性與壽命比較
目錄
端子除了形狀、尺寸外,還有一個很多人忽略的關鍵:它是什麼材質、表面鍍了什麼。
不同材質跟表面會會影響:
- 導電性能(接觸阻抗)
- 耐蝕性(是否容易生鏽)
- 使用壽命(長期穩定性)
如果你只看型號沒看材質,端子可能會在幾個月後氧化、變色、甚至導致電壓不穩。
所以了解「端子材質」與「鍍層」的差別,是進階選型時必學的一步。
一、端子常見的材質
材質 | 導電性(相對於銅=100%) | 抗蝕性 | 機械強度 | 成本 | 特點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銅 (Copper, Cu) | 100% | 中 | 中 | ★★☆☆☆ | 導電最佳,最常用端子材質。多用鍍錫防氧化。 |
黃銅 (Brass) | 約 70% | 高 | 高 | ★☆☆☆☆ | 含鋅合金,強度高但導電稍低。適合高鎖緊力應用。 |
磷青銅 (Phosphor Bronze) | 約 85% | 高 | 高 | ★★☆☆☆ | 彈性好、不易疲勞,用於彈片端子或接插型端子。 |
鋁 (Aluminum) | 約 60% | 中低 | 低 | ★★★★★ | 成本低但導電差,幾乎不用於精密端子。 |
不鏽鋼 (Stainless Steel) | 約 3–10% | 非常高 | 非常高 | ★★☆☆☆ | 幾乎不導電,只用於結構固定或特殊環境(如高溫腐蝕)。 |
💡 富台鑫多數端子採用鍍錫銅(Tinned Copper)材質,
兼具導電性、防蝕性與經濟性,是最均衡的選擇。
二、為什麼要鍍層?
即使是銅,也會在空氣中氧化形成銅綠(CuO、Cu₂O)導致接觸電阻上升。
鍍層(plating)的目的就是防止氧化、提升接觸穩定性。
常見的鍍層表面有
鍍層 | 導電性 | 抗蝕性 | 耐熱性 | 成本 | 常見用途 | 特點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鍍錫 (Tin)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中 | 💲 | 最常見,通用防蝕層 | 導電佳、易焊接、經濟實用 |
鍍鎳 (Nickel)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 高 | 💲💲 | 高溫、潮濕環境 | 強抗蝕但導電較差 |
鍍銀 (Silver)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☆ | 中 | 💲💲💲 | 通訊、高導電需求 | 導電最佳但易變色(硫化) |
鍍金 (Gold)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高 | 💲💲💲💲 | 精密電子端子 | 抗氧化最強、接觸阻抗最低 |
裸銅 (Bare Copper)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☆☆☆☆ | 低 | 💲 | 限室內短期應用 | 導電最佳但容易氧化變黑 |
💡小秘訣: 如何判斷端子鍍層?
透過顏色大概八成可以看出是什麼鍍層:
- 銀白 → 鍍錫
- 灰銀 → 鍍鎳
- 黃金 → 鍍金
但最準確的是查看產品規格表或標示(如 “Tinned Copper” / “Nickel Plated”)。
三、如何選擇合適的端子材質與鍍層
材質取決於使用場景以及使用環境
使用環境 | 建議材質 / 鍍層 | 原因 |
---|---|---|
室內乾燥 / 一般環境 | 鍍錫銅端子 | 通用最穩定 |
戶外 / 潮濕環境 | 鍍鎳銅端子或鍍錫 + 熱縮管 | 防氧化、防水氣 |
高溫環境 | 鍍鎳或鍍金 | 耐熱不脫層 |
高頻 / 通訊設備 | 鍍銀或鍍金 | 導電佳、接觸穩定 |
海邊 / 酸性 / 鹼性環境 | 鍍金或鍍鎳 | 抗腐蝕最強 |
工業高震動環境 | 黃銅或磷青銅 | 結構穩、抗疲勞 |
絕大多數情況下鍍錫銅端子就可以應付大部分的場景,如有特別需要其他鍍層材質,建議與產業專家諮詢。
延伸閱讀
什麼是端子?
想知道什麼是端子?這篇一次說清楚端子的定義、用途與常見種類,包含圓型、叉型、針型等,幫你快速了解電線連接的基礎知識。
端子如何連接?
想知道端子怎麼連接?這篇用最簡單的方式教你端子的壓接步驟:剝線、插入、壓接、檢查與保護,並附工具與尺寸對照說明。
如何挑選端子?
不知道該選哪種端子?本篇教你用最簡單三步法挑對端子:先看形狀(R/Y/針型)、再對尺寸(線徑與孔徑)、最後依環境選材質與防護。
環境條件如何影響端子選型:防水、防震、耐高溫的考量
想知道端子能不能用在戶外?這篇教你如何根據環境條件挑選端子,包含防水、防震、耐高溫等設計重點與材質建議。
端子壓著與裝配品質:壓力、模具、檢測流程
壓接品質決定端子的安全與壽命。本文詳解壓力控制、壓接模具選擇與截面檢測流程,教你如何判斷端子壓接是否達到標準。
端子 FAQ:端子常見問題
從端子過熱到壓接不良,這份 FAQ 整理常見端子異常與對應解法,結合選型、環境與品質檢測觀點,建立正確使用觀念。